• <nobr id="5pa6j"><delect id="5pa6j"></delect></nobr>

    <p id="5pa6j"></p>

      <p id="5pa6j"></p>
      1. <p id="5pa6j"><noscript id="5pa6j"></noscript></p>
      2. <ins id="5pa6j"></ins>
        <dl id="5pa6j"></dl>

        協會官方微信

        首頁  >>  新聞資訊  >>  行業動態  >>  正文

        加快推進“高精尖”產業綠色低碳轉型

        發布時間:2023-3-7     來源:中國環境報    編輯:段

       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。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,壯大實體經濟,就要努力發展好“高精尖”產業,實現產業結構和價值鏈升級。

        加快“高精尖”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迫在眉睫

        我國產業結構正處于傳統產業向“高精尖”產業轉型的過渡階段,我國“高精尖”產業發展仍存在結構優化不足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能力與水平亟待提升等問題,特別是在歐盟首個全球碳邊境調節機制(CBAM)即將實施的大背景下,我國將面臨企業貿易出口成本增加、綠色貿易壁壘、制造業發展受限和引起新的貿易摩擦等方面的巨大影響,加快“高精尖”產業綠色低碳轉型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已迫在眉睫。

        CBAM機制將于2026年1月1日開始實施,在歐盟CBAM機制下,全球綠色低碳產業鏈重構的迫切需求,為我國“高精尖”產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市場和政策發展機遇。但我國“高精尖”產業發展仍存在減碳壓力巨大、出口產品納入CBAM的比例較高、“高精尖”企業碳關稅負擔較重的風險。

        把握機遇,加快我國“高精尖”產業穩定持續轉型

        2023年—2025年是歐盟碳關稅實施的過渡期和重要窗口期,是我國碳市場建設的抉擇期以及與國際接軌的關鍵時期。應充分把握CBAM機制過渡期的重要機遇,從技術創新、完善碳稅市場等方面著手,加快推動我國“高精尖”產業穩定持續地向綠色低碳轉型。

        強化技術創新,推動“高精尖”產業高質量發展。一是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鏈邁向價值鏈高端。圍繞“高精尖”產業“卡脖子”技術領域,特別是針對制造業產業鏈研發設計環節、工業互聯網原創技術、醫藥制造技術和化學材料等領域,加快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轉化。二是推動低碳技術創新應用。圍繞清潔能源、可再生能源、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綠色低碳技術薄弱環節開展創新研究,突破技術堵點,鼓勵和引導企業特別是涉及納入CBAM機制中的產品相關生產企業,廣泛利用綠色低碳技術,助力綠色低碳產業發展。

        完善碳市場機制,引領綠色貿易發展。我國國家級碳排放交易體系于2021年啟動,是全球新增最大的碳交易市場,約覆蓋我國30%的碳排放量(近40億噸溫室氣體)。市場化碳排放交易體系可以使面臨CBAM挑戰的企業提前做好準備。一是通過碳稅機制建立清晰的碳定價路線圖,理清我國不同區域能源定價規則,積極探索適用于各區域“高精尖”產業的應對碳關稅路線圖,穩步將涉及能源密集型和高耗能的行業逐步納入碳市場交易,分領域制定完備的低碳解決方案。二是利用好全國碳市場交易機制,盡快構建和完善科學透明的碳排放核算體系(包括碳排放監測核查報告制度和標準體系),提升有償配額比例和縮小中歐碳價差距,積極探索與國外碳市場協調對接機制,推動碳市場項目與歐盟CBAM項目互認,提升碳價機制的國際認可度。三是加快研究科學的碳稅開征方案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,明確分階段實施稅率表,采用遞進式分階段提高稅率;明確碳稅收入專項用于支持碳減排、發展新能源、創新碳吸收等活動和受影響低收入群體的補貼等。

        引導企業主動作為,逐步融入國際化碳交易體系。一是建議出口行業、企業密切追蹤歐盟政策變化趨勢,做好CBAM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影響的分析評估,并加強對歐盟碳關稅條款的合規性應對。二是促進“高精尖”企業“走出去”,鼓勵在海外直接投資建廠,不僅可有效規避碳關稅,而且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。三是引導和鼓勵企業對受歐盟碳關稅影響的產品進行碳盤查,及時測算出口產品全口徑碳排放量,并根據產品現有的碳排放來源,通過多種減排手段降低碳排放量,建立內部碳價風險應對機制,評估碳價成本上漲對整體經營成本的影響,提前做好出口產品結構優化調整。四是鼓勵企業盡早設立CBAM業務職能,建立計算產品碳足跡的管理系統(既包含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間接碳排放,也包括供應鏈端),以滿足CBAM提出的信息披露和報告責任要求。

        發揮政府在產業引導、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職能作用,積極應對國際碳稅風險。一是進一步完善促進綠色貿易發展的配套政策。發揮出口退稅政策和綠色關稅的導向作用,優化綠色貿易結構;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、資源、服務的出口貿易,降低出口產品的隱含碳排放強度;建立出口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評價體系,完善出口產品碳記錄,為準確核算出口產品碳強度提供數據支撐。二是發揮中國自貿試驗區核心承載區優勢,依托區塊鏈技術,整合“高精尖”產業企業信息和信用數據,建立碳稅監管機制,完善“走出去”綜合服務和風險防控體系,打造高效便捷的通關模式。三是建立綠色金融長效機制,引導區域“高精尖”產業合理布局,探索完善“高精尖”產業出口產品碳稅補償機制和政府主導、企業參與、市場化運作、可持續的低碳產品價值實現路徑。四是實現中國自貿試驗區與發展中國家重點貿易區的聯動發展,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,積極引導部分“高精尖”企業與發展中國家開展貿易合作,轉變我國產品出口市場結構,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發展。

       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版權所有   |   京ICP備13023518號-1   |   京公網安備 110102003807
        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   |   郵編:100037   |   電話:010-68596456 / 68596458
        戰略合作伙伴、技術支持: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(MEI)

       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亚洲精品,欧美一级午夜福利,免费亚洲高清无码黄片,japanese久久
      3. <nobr id="5pa6j"><delect id="5pa6j"></delect></nobr>

        <p id="5pa6j"></p>

          <p id="5pa6j"></p>
          1. <p id="5pa6j"><noscript id="5pa6j"></noscript></p>
          2. <ins id="5pa6j"></ins>
            <dl id="5pa6j"></dl>